唐娜,同济大学2019级媒体与传达专业本科生,2019年广东省联考综合成绩第二名。
从第一次拿起画笔在纸上涂画开始,我就与艺术结下了缘分。印象中,我从小就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喜欢临摹动画片里的角色。长大后,画画成为了我最大的爱好。在大学,我选择了我从未接触过的设计专业,报考设计在当时对于我来说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刚进入大学到设计专业学习的时候,我认为只有有天赋,有创意的人才能做好设计,总觉得设计是个玄学,不知道该如何学习,所以曾一度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设计,做不好设计,陷入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但幸运的是,我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导,明白了设计是有迹可循的。从最初的迷茫痛苦到渐入佳境,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设计,这将成为我这辈子都会保持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事业。
唐娜作品
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我的生活和实践。我相信任何做设计的人都不会脱离自己的生活产出优秀的作品,即使是那些天马行空充满幻想的作品,你是一个怎样生活的人,你的设计作品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跟“字如其人”一个道理。而实践是获取创作灵感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灵感这种东西等是等不来的,更何况有时候它来了,你能保证自己一定抓得住吗?很多时候灵感就藏在不断地动手尝试中,这是随机性的,但是成功的概率比起坐在原地想来想去要更大。不管创作什么,有了想法之后就赶紧开始做,不要试图等这个想法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完美了才去做,因为最终的作品一定是要经过不断打磨的。而且有时候作品的最终形态很可能跟你最初的设想相距甚远,这都跟你的实践过程息息相关,因为你总会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东西。量变产生质变这个道理对于设计的学习也同样适用,没有大量庸庸碌碌的作品来铺路,何来佳作。
那么在创作以外,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增加我们与灵感相遇的几率。
首先要多看,开拓自己的心智和视野。看的内容一是书籍,但不仅仅局限于设计类书籍,营销学、心理学、历史学、时尚杂志等各个领域的都可以看。设计师保持对不同领域的好奇心很重要,因为不像其他学科的一门专业学到底,设计专业对于学习的广度是有一定要求的,而且看的东西多了涉及的领域广了灵感来源也就广了,设计与不同领域往往是具有相通性的。二是平常要保持浏览国内外优秀设计网站的习惯,并且关注社会发展趋势,捕捉当前时尚前沿信息。未来会出现很多难以想象的新事物,如果全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做不好设计的,当然这对于其他专业来说也一样。更重要的是设计是与整个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上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例如之前持续过一段热度的元宇宙话题,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智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探索。最终结果是好是坏其实不那么重要,很多时候探索与尝试并不一定就要得到一个确切的结果,探索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
其次是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在浏览设计网站或者公众号的时候,遇见好的设计或者感兴趣的设计时我们要及时采集到自己的素材库,这对于设计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从优秀设计案例汲取灵感并不是一件不光采的事情,这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当然绝对要避免抄袭。
唐娜作品
设计风格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相关的技法定式也会因此不断更新迭代,好的设计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定义,我觉得好的设计应是符合当下的。因为设计说到底还是为人服务,为当下使用观看它的人服务,它的评判标准最终还是得落在使用者、观看者手上。当下人们的审美和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下的设计应该往何处发展。也许之后会被新一代所谓的好设计所取代,但它尽到了当时它该尽的责任,发挥出了当时它该发挥的作用,对当下的人们产生了意义,就可以被称为好的设计。但好的设计更应该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放在历史长河中来看,符合当下的设计不一定经得起时间考验,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一定是符合当下的,并且符合了每一个当下。
唐娜作品
对于设计而言,创意绝非目的,它只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手段。如果一个设计只有好的创意而没有考虑到是否解决了人们的问题,那么这个设计便失去了意义。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意识到设计也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或专业,它还是一门生活哲学,它并不是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设计对于我的意义就如同一场修行,一场关于人生的修行,我想如何过好我的人生,我想做怎样的设计,这都将是我在当下以及未来会一直思考的话题和探索的方向。目前的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有足够竞争力的设计师,始终保持对设计的热爱和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并且做到将设计的美学原则融入生活,拥有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幸福感。
我清楚自己的渺小,也许在未来我个人的力量不会对设计行业的发展发挥出多大作用,也不会创造出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作品,但在我能力范围内,将设计做好,让自己和他人能够从中受益就足够了,谁说渺小不伟大呢?